微生態制劑對腸道菌群紊亂的調節作用
微生態制劑是根據微生態學基本原理研制,用于調節機體的微生態環境。動物微生態學是研究動物機體正常微生物群與宿主的相互關系。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口腔、胃腸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膚4個生態學領域。其中胃腸道微生態學在動物生產上的作用研究最多,也最深入。一、動物腸道的正常菌群
細菌、真菌廣泛寄居于健康動物的體內和體表,動物出生時腸道內是無菌的,經2小時~4小時后有大量細菌進入并繁殖,稱為細菌的定植。細菌種類和數量隨動物年齡、食物、宿主對細菌、細菌與細菌之間相互作用而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存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并維持動態平衡,形成正常菌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不僅細菌數量不同:胃內的菌落數低于每克103個(內容物),小腸約在每毫升104個~107個(內容物),大腸約為每克1011個~1012個;而且種類也不同,最主要的是類桿菌和雙歧桿菌,分別占30%和25%,其次為芽孢桿菌和球菌。
二、腸道微生物群的生物學作用
幫助消化 腸道微生物群的主要作用是將上消化道未消化的物質發酵并轉化為能量。如腸球菌可將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雙歧桿菌能產生各種酶,將不溶性蛋白、脂肪和糖等變為可溶性。
合成維生素 如雙歧桿菌能合成維生素B;大腸桿菌能合成維生素K,鏈球菌能合成維生素C。
合成短鏈 脂肪酸是細菌發酵的主要產物,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合成短鏈脂肪酸可在結腸被迅速吸收,提供給機體能量,并促進水鹽的吸收。
屏障防御 腸道微生物是阻止致病菌入侵的生物屏障基礎,并與免疫系統一起執行腸道的防御功能。
三、消化道微生態失衡與功能紊亂
胃腸道原籍菌、外籍菌和其上皮細胞等生物成分和食源性非生物成分(未被消化的食物)以及來自胃、腸、胰、肝臟的分泌物(如激素、酶、新液、膽鹽等)共同構成了微生態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異常,都可引起微生態平衡失調,導致腹瀉和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另外抗生素等的應用會使正常菌群異常,以致引起致病菌的繁殖。動物的精神狀態、生理和免疫狀況及環境的變化等均會影響胃腸道上皮細胞的功能及分泌物組成。
四、微生態制劑在腸道紊亂調節中的作用微生態制劑治療 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是調整微生態平衡的活菌制劑,我國應用的有6種:乳酸桿菌、乳酸鏈球菌、糞鏈球菌、芽孢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在制劑中有的為單一菌種,有的為幾種菌聯合使用,后者的效果更好一些。益生元是一種對宿主有益的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可選擇性地刺激腸道有益菌的生長繁殖,而不被病原微生物利用,從而促進宿主的健康,主要有果糖寡糖和半乳糖寡糖。微生態制劑自開發以來,以其天然、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無殘留等優點而受到社會各界及科學工作者的關注和支持。
五、微生態制劑調節腸道紊亂的作用機理一方面補充腸道的正常菌群或促進有益菌的增殖;另一方面有益菌群對病原菌有明顯的生物拮抗作用。產生化學物質。益生菌產生過氧化氫、有機酸、殺細菌素和抗生素等,不利于需氧菌及外來致病菌的生長、定植,如給雞喂乳酸桿菌后可明顯減少盲腸沙門氏菌的定居。另外,酸性環境刺激胃腸道蠕動,對病菌起到機械性排出的作用。占位性保護,厭氧菌與黏膜上皮結合緊密,形成生物膜,封閉致病菌的侵入門戶,使外來菌沒有吸附位置而被排出。爭奪營養,各種菌的營養分配是受環境限制的,以維持數量和種類上的平衡。如腸道中的厭氧菌特別多,而大腸桿菌較少,就是因為低pH環境下,厭氧菌能奪得較多的營養,致病菌得不到營養而一般不在腸內生長。 微生態制劑與其他藥物的協同作用
益生菌與寡糖的協同作用:寡糖作為某些益生菌的增殖因子,增強益生菌的競爭優勢;益生菌分泌的消化酶可使寡糖消化為單糖,被益生菌或機體利用。由于許多病原微生物的表面有外源凝集素,能與腸上皮寡糖受體特異性結合,使細菌黏附在腸壁上并增殖,導致腸道疾病發生,而一些寡糖的結構與腸上皮寡糖受體相似,可與病原菌的外源凝集素特異性結合,使病原菌不能在腸壁上黏附,而隨寡糖排出體外。
微生態制劑與抗生的協同作用:對于腸道正常菌群紊亂嚴重或致病菌的危害比較嚴重時,可以先用抗生素清理腸道,然后用微生態制劑調理胃腸道。
益生菌與特異性疫苗的協同作用:益生菌刺激動物的免疫機能,當接受特異性的疫苗免疫、抗原刺激時,可促進動物產生高水平的特異性抗體,從而提高動物的抗病力。
六、微生態制劑應用中注意的問題
使用時間 動物的生長時期不同,腸道正常菌群也不同,對新生動物使用微生態制劑,效果較明顯,因為新生動物正常菌群還處于連續變化的階段,更易受到微生態制劑的影響。一種微生態制劑是否有效,與該菌群的存在與否有關。
種屬特異性 細菌對腸道的黏附具有種屬特異性,從某種動物分離的細菌只對該動物消化道上皮有較強的吸附性,如豬用的微生態制劑用于其他動物不能發揮最大的療效。
使用劑量 微生態制劑的使用量要適當,一般在3億個活菌左右。過量會導致腹瀉,過少則起不到治療效果。
保護活力 微生態制劑是活的微生物,不要與抗生素同時使用,若必須用抗生素清理腸道則要有一定的間隔時間。微生態制劑的活性很重要,但保存中的活菌率很不穩定,使用時注意產品的儲存條件和生產日期,最好用前檢測一下活菌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