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關注雞新城疫流行新動態
在禽流感流行引起的一片恐慌和養禽業者們的哀聲載道中,我們決不可輕敵—雞新城疫!據統計,目前養殖業生產中,雞新城疫仍是發病率最高、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傳染病。特別是在當前初春季節,其后變幻無常,對雞新城疫的預防和控制更不可忽視。近期,無論是蛋雞還是肉雞,雞新城疫發病率都有明顯上升。一些規模化肉雞場雞群大批發病死亡,損失非常慘重。1 發病特點與癥狀
幼雛雞發病日齡多集中在二免前后的20~30日齡。臨床主要表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癥狀,拉黃綠色糞便。病重者精神萎頓,食欲降低,部分雞頭頸振顫、口流粘液,死亡率10%~20%不等,如并發其他傳染病死亡率會更高。剖檢可見喉頭、氣管嚴重出血,粘液增多;腸道、泄殖腔粘膜、腺胃乳頭出血,腸道的鈕扣狀潰瘍、出血。這是新城疫最典型的示范癥狀,在非典型病例中很少看到。
產蛋雞在180~350日齡階段都有發生。主要癥狀為呼吸時有呼嚕聲響,采食和飲水明顯減少,拉綠色稀便,個別雞精神沉郁,冠尖發紫,冠子萎縮。死亡率1%~5%不等。產蛋率迅速下降,有的雞群產蛋率可在7~10日內由高峰期的90%降至30%~40%,甚至更少。軟殼蛋和褪色蛋增多。剖檢病變,喉頭和氣管粘膜環狀出血,粘液增多,腸道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直腸粘膜條紋狀出血。卵泡變形、血腫、充血、出血,易破裂墜入腹腔繼發卵黃性腹膜炎,個別病死雞可見典型的腺胃、腺胃乳頭出血,腸道的淋巴集結腫脹或出血。
2 臨床鑒別診斷
2.1高致病性禽流感 雞群發病后可突然死亡。死亡率可高達50%以上。病雞臉部、雞冠和肉垂水腫,邊緣出現紫黑色壞死斑點。腿部鱗片出血嚴重。剖解可見全身器官出血,但見不到腸道的鈕扣狀出血及潰瘍。
2.2低致病性禽流感 發病雞群采食量明顯減少,飲水增多;流鼻液,鼻竇腫脹;眼結膜充血,流淚;頭部水腫,雞冠、肉垂腫脹、腳麟出血。商品蛋雞臨床主要表現為產蛋率快速持續下降,畸形蛋、軟殼蛋明顯增多。
2.3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特征性臨床癥狀是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或咳嗽。喉頭、氣管內有帶血的粘液,病雞多因喉頭、氣管內的血性栓塞而窒息死亡。蛋雞產蛋率緩慢下降,產軟皮蛋、砂殼蛋或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剖解常見氣管下段有黃白色痰狀栓子堵塞、卵黃性腹膜炎等癥狀。
3 發病原因分析
3.1 環境因素 養殖密集區、規模化養殖場常年多批次大量養殖,雖然是全進全出制,但批次之間間隔時間短,消毒不徹底,環境污染嚴重,新城疫病毒大量長期存在。加之生物安全意識淡薄,防護措施不到位,往往出現一個雞舍發病,全場都發病,一個場發病,周圍場也發病的現象。
3.2 病毒因素 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有明顯增強,病毒的基因型也有改變。盡管到目前為止還有新的血清型被發現,但臨床實踐表明,傳統活疫苗與分離病毒的滅活疫苗聯合免疫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3 管理原因 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有害氣體過多,易導致上呼吸道粘膜受損,呼吸道粘膜受損,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而引起發病。另外,雞群營養不良或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對疫苗免疫應答降低,造成免疫失敗而發病。
3.4 疫苗因素 疫苗質量是免疫成敗的關鍵。目前絕大部分的疫苗都是新城疫和禽流感的二聯或三聯苗,盡管這樣一次免疫可預防2~3種傳染病,但事實上,在抗原沒有濃縮的情況下,聯苗的效果遠遠不如單苗效果好。臨床實踐證明,弱毒活疫苗與滅活油苗聯合免疫可有效防止新城疫的發生。
3.5 免疫因素 免疫程序與免疫方法不合理。在新城疫區,首次免疫時間要考慮母源抗體的干擾,最好在7~9日齡進行,噴霧和飲水都不行。這方面免疫失敗的教訓太多太多。另外,很多雞場是重視禽流感而忽視了新城疫的免疫,使得原來新城疫的免疫程序受到干擾,從而導致新城疫免疫失敗。
4 防治措施
理論上講,新城疫的預防接種所產生的免疫力足以抵抗病毒的感染,但新城疫的免疫保護水平受母源抗體水平、疫苗種類、疫苗毒株的性質、免疫程序諸多因素的影響,疫苗接種雞群存在低免個體時,仍然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另外新城疫的免疫保護水平是相對的,實踐證明同樣的新城疫免疫水平,隔離措施較好,環境清潔的雞群,不發生,而管理、衛生條件差的雞群卻發生了新城疫。因此決不能以預防接種來代替良好的管理和安全措施。
4.1 加強隔離消毒 環境污染嚴重、新城疫病毒廣泛存在是新城疫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認真落實好飼養場生物安全措施,嚴格消毒衛生制度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關鍵環節,也是防止各種疾病的基礎工作,必須引起重視。規模化飼養場更應把生物安全、隔離消毒措施規范化、制度化。
4.2 做好免疫預防 首先選擇適宜的疫苗和正確的接種方法。如IV系疫苗、克隆30、N79等弱毒活疫苗適合首免,宜采用滴鼻、點眼同時進行的接種方法,I系苗是中等毒力活疫苗,適合加強免疫,一般采用注射的方法。油苗品種較多,有單苗和多聯疫苗。滅活疫苗和活疫苗的聯合應用能維持雞群的HI抗體效價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為了有效防止新城疫的發生,可根據HI抗體監測結果,確定合理的免疫時間。一般在HI抗體低于26時,應進行下一次的加強免疫。
4.3 發病后的對策 一旦發生新城疫疫情,應對病死雞無害化處理,深埋或焚燒。對環境徹底消毒,以消滅傳染源,防止疫情擴散。同時對雞群進行緊急疫苗接種。對發病雞群的雞只可用IV系6~8倍量肌肉注射或飲水。同時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預防其他病的繼發感染。
4.4 非典型新城疫的免疫 發生了非典型新城疫之后,有人立即懷疑疫苗是否有效和新城疫強毒是否發生了變異的問題。前面已談過并非如此,疫苗是有效的,新城疫強毒也沒有變。發生非典型新城疫的原因非常復雜,多是由于疫苗使用不當、環境污染嚴重,應激因素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擾等,在此筆者不再一一論述,根據作者觀察,我國一些受到新城疫嚴重污染的地區,如果不用油乳劑滅活苗或I系疫苗,似難以控制新城疫的發生和流行。
對發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雞群應采取①緊急接種疫苗,可用IV系、克隆30、N79等弱毒疫苗點眼、飲水或肌肉注射,同時使用免疫增強劑以提高免疫效果。②同時選用抗菌藥防止大腸桿菌病或雞慢性呼吸道病等的并發及繼發感染。③隔離雞群,加強雞舍及周圍環境的消毒。每天一次,并防止消毒劑入口。④增強體質,減少應激。
目前有些大型養雞場(戶),在雞群開產后定期(每月一次),用新城疫IV系、克隆30活疫苗6—8倍量飲水,來預防非典型新城疫的發生,也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總之,對新城疫的研究進展還不能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希望廣大養雞者應該把新城疫的防制工作始終擺在首位,新城疫的免疫程序確定后,要保持相對的穩定,不得隨意更改。生產中由于急于防治其他疫病而任意改變新城疫免疫程序結果導致新城疫免疫失敗,造成嚴重損失的事屢見不鮮,值得我們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