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雞法氏囊病的流行特點及其防治措施
1979年雞傳染性法氏囊病(IBD)首次在我國廣州發現,以后在其他省市都相繼發生,至1990年前后在全國各地出現大流行,由于其傳播范圍廣、發病快、死亡率高,給我國養雞業造成巨大損失,成為危害我國養雞業最嚴重的雞病之一。近十多年來,通過我國獸醫人員的不斷研究和采取積極的防疫措施,該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IBD病毒自身變異等原因,出現了許多強毒株和變異毒株,使本病的流行出現了新特點,給養雞業帶來了新的難題,值得廣大養殖戶和禽病工作者高度關注。1近年來IBD的流行特點
1.1 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 以前IBD發病的季節性很明顯,主要集中在4~6月份發病,而現在一年四季均有發病,尤其是去年秋季,發病非常嚴重。現在一些地區冬季發病的現象也極為普遍,例如山東省及東北地區。
1.2 易感動物增加 易感動物主要為雞,但近幾年鴨、鵝等水禽也發生了IBD,火雞也有發生IBD的報道。
1.3 發病日齡明顯變寬 以前IBD發病日齡主要集中在15~40日齡,而現在7~15日齡、40~100日齡的雞群發病非常普遍,有的甚至出現在1日齡發病,產蛋雞發病的情況也有報道。
1.4 病程和死亡高峰期延長 通常IBD病程為一周時間,3~5天達到高峰期,以后死亡率下降,大群逐漸康復。而現在有的病程達到15天至20天,有的甚至更長。2006年河南商丘有一病例,1000只羅曼蛋雞10日齡暴發IBD病變,直至40多日齡。
1.5 癥狀和病變不典型,出現亞臨床IBD。典型的IBD死亡率高,大群精神沉郁,病變主要表現在肌肉出血、法氏囊出血、水腫、腺胃和肌胃交界處出血和腎臟腫大等。而現在在30日齡以后發生的IBD,有相當一部分病例僅有輕微變化,腎臟腫脹嚴重,很容易與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相混淆。
1.6 免疫效果不佳,免疫過的雞群和發病康復的雞群仍會發病。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IBD暴發地區,不論免疫過的雞群還是未免疫過的雞群,不論免疫過幾次凍干苗,不論使用的是國產苗還是進口苗,雞群都還發病。有的甚至剛康復的雞群過幾天又暴發一次,同一批雞發病2~3次。這主要與出現IBD超強毒株或變異毒株有關。還有的雞群不免疫時很好,一免疫就發病,這種情況很普遍,往往給養殖戶一種錯覺,認為疫苗質量有問題,實際上這主要是由于雞群處于隱性感染階段,雞群的抗體水平已處于臨界狀態,此時接種疫苗,疫苗病毒中和一部分抗體,導致抗體水平下降,野毒繁殖加快,雞群就會發病。
1.7 一批雞發病 某一雞舍的雞群發生IBD后,該雞舍隨后飼養的幾批雞IBD的發病幾率非常高,幾乎是批批雞發病,這已經成為困擾養雞戶的難題。這主要與IBD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對某些消毒劑不敏感、雞舍內病毒難以消滅以及IBD疫苗對雞群的保護率不高有關。
1.8 混合感染明顯增多,間接損失增大 IBD發病后,常見新城疫、大腸桿菌、新城疫與IBD的混合感染非常普遍,致使死亡率明顯增加,有的高達80%以上。由于法氏囊是雞體的中樞免疫器官,發生IBD后雞體免疫系統遭受破壞,免疫功能繼發感染的發生。由于近年來大腸桿菌病發病率很高,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很多,在雞群中普遍存在,雞的免疫力稍有下降會引起大腸桿菌的繼發感染。繼發感染引起的死亡率有時遠遠高于IBD病本身的死亡率,而且治療困難。
2 針對IBD所出現的流行特點,我們應采取的防治措施
2.1 更新觀念、增強防治意識 IBD病毒非常穩定,對處界多種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較強。對熱和低溫都有較強的抵抗力,在56℃下5小時,病毒仍然有生命力。自然環境下雞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00天以上。對乙醚、氯仿不敏感,在30℃下1小時,0.5%酚金額0.125%硫柳汞不能滅活病毒。在23℃下,3種消毒劑(碘化物、酚的衍生物、季銨鹽化合物)作用病毒2min,只有碘化物有滅活作用。這就是為什么IBD在雞舍中長期、持久存在的原因。因此,在發生過IBD的雞舍,包括周圍環境,在下次進雞前,一定要進行徹底地清洗和消毒。消毒工作可按如下程序進行:首先 應對消毒的環境、雞舍、籠具、水槽、料槽、工具等噴灑有效的消毒劑,然后靜置4~6小時后,進行徹底的清掃,當糞便等污物清理干凈后,在用高壓水沖洗整個雞舍。隔日后再次噴灑有效的消毒劑,間隔1~2天后,再用清水沖洗一遍,最后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10小時。只有采取嚴格的衛生消毒措施,方可避免“一批雞發病,批批雞發病”的現象。另外,進雞后,還要經常進行帶雞噴霧消毒。總之,加強衛生消毒是有效預防IBD發生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不可有絲毫松懈。許多養雞戶總是以為進入秋季后IBD一般不再發生,就放松了消毒意識,這也是近年來IBD冬季多發的原因之一。
2.2 做好種雞的IBD防疫工作,提高雛雞的抗體水平較高的母源抗體可保護雛雞早期免受野毒感染,因此可以對種雞進行疫苗接種,讓種雞產生較高的抗體,從而提高子代雛雞的抗體水平。一般在種雞開產前(18~20周齡)和38周齡時分別用油佐劑滅火苗對種雞注射一次,雛雞就可以保持較高的母源抗體水平。目前IBD發病日齡提前,主要就是由于雛雞體內母源抗體水平過低而引起的。
2.3 推廣IBD滅火苗加活苗的免疫方法 自1985年美國首次發現IBD病毒變異株以來,世界各地相繼發現變異株、超強毒株,造成的危害相當嚴重,現有的弱毒活苗效果不很好,因此最好選用含有當地流行毒株的滅火苗配合弱毒凍干苗一起使用。
2.4 普及抗體監測工作,確定合理的免疫時機 由于不同的種雞群、不同日齡所產種蛋,母源抗體水平高低不一。雛雞免疫日齡過早,母源抗體過高,會對疫苗產生干擾;雛雞免疫日齡過早,母源抗體過高,會對疫苗產生干擾;雛雞免疫日齡過晚,母源抗體一旦過低,就很容易導致野毒感染發病。因此只有通過抗體監測,才能夠根據母源抗體的實際困難,可在免疫前后1~2天給雞喂一些含黃芪多糖類的中藥,以增強雞體抵抗力。
2.5 發病后要及早治療 發現IBD后可及時注射高免卵黃抗體,每只雞3~4ml,可分兩點注射。卵黃抗體質量是治療的關鍵,一定要選用效價高、質量可靠的產品。治療的時機也很重要,治療越早效果越好,發病晚期效果較差。由于發病后,機體脫水嚴重,因此飲水中要加入口服補液鹽或電解多維,以保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促進康復。法氏囊是雞的中樞免疫器官,發病后機體的免疫機能嚴重下降,極易繼發大腸桿菌病,因此必須使用抗生素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對于病情不太嚴重的病例,為減少應激,也可不用高免抗體,僅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