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診治豬氣喘病
怎樣診治豬氣喘病
豬氣喘病是由肺炎霉形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以患豬咳嗽、氣喘為特征。病原
病原體為豬肺炎霉形體,具有多形性,其中常見的有球狀、桿狀、環狀、兩極狀等,對姬姆薩或瑞氏染色液著色不良,革書氏染色陰性。
病原體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在室溫條件下不超過36小時即失去致病力。病料保存在1-4℃環境中可存活4-7天,冷凍保存可達一年以上。一般常用的化學消毒藥和消毒方法及日光、干燥等均可在短時間內殺死病原。
流行特點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寒冷季節多見,各種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均可感染,但多見于斷奶前后的仔豬。氣候突變,飼養管理不善,都能促使本病的發生和加重病情。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呈散發或地方性流行,傳染源是病豬和隱性病豬,在其咳嗽、氣喘噴嚏時,健康豬吸入含病原體的飛沫而感染。本病只感染豬,不感染其他動物和人。
臨床癥狀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11-16天,最短3 -5天,最長可達1個月以上。主要癥狀是咳嗽、氣喘,尤其是早晚吃食或運動時,常發生短聲連咳。隨病程發展,呼吸加快,每分鐘達50-60次,甚至100次以上。腹式呼吸明顯,呼吸快而淺,到后期呼吸慢而深,甚至張口喘氣。病初有少量漿液鼻汁,病重時,流出液性或膿性鼻汁。食欲和體溫一般正常,僅在患病后期繼發其他傳染病時,出現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等癥狀。患病小豬消瘦衰弱,被毛粗亂,生長發育停滯。隱性感染豬無明顯癥狀,僅偶爾出現輕咳。
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在肺、肺門淋巴結和縱隔淋巴結。肺有不程度的水腫和氣腫。在心葉、尖葉、中間葉及部分隔葉下方呈小葉融合性支氣管肺炎變化。肺呈淡灰色或灰紅色半透明狀,病變界限明顯,似鮮嫩肌肉樣。當病程延長,病情加重時,病變部呈淡紫色或深紫色、灰黃色,堅韌度增加。病變部切面濕潤致密,常從小支氣管流出渾濁灰白色泡沫狀漿液或黏液。肺門和縱隔淋巴結顯著增大,切面外翻、濕潤,呈黃白色。
診斷
可根據本病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初步診斷。咳嗽、喘氣、呼吸次數增加和腹式呼吸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一般多為慢性經過。另外,使用藥物治療后,癥狀可暫時消退,以后又能復發。食欲隨病情的改變時輕時重,排糞排尿正常。在診斷上應注意與豬流感、豬肺疫、豬肺絲蟲病和豬蛔蟲病等相區別。
實驗室檢查:對早期的病豬和隱性病豬進行X射線檢查,可以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常用于區分病豬和健康豬,以培養健康豬群,但是此法需要一定的設備,比較費力。X射線檢查通常采取背胸位,可見兩側心隔角部或心臟周圍有不規則的云絮狀滲出性陰影。
我國研究成功的血清學診斷方法雖然有許多種,但是至今尚無一種方法納入常規診斷,仍停留在實驗室應用階段。應用較多的是凝集試驗和瓊脂擴散試驗,主要用于豬群檢疫。
類證鑒別
(1)豬氣喘病與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鑒別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咳嗽等臨床癥狀。但二者的區別在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豬剖檢可見肺彌漫性急性出血性壞死,尤其是隔葉背側。嚴重的可引起胸膜炎和胸膜粘連,可以與豬氣喘病相區別。
(2)豬氣喘病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鑒別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咳嗽等臨床癥狀。但二者的區別在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病原為有囊膜的核糖核酸病毒。病豬呈多灶性至彌漫性肺炎,呼吸困難的豬只有極少部分出現耳朵發紺,胸部淋巴結水腫、增大,呈褐色。與豬氣喘病不同。同時母豬可出現死胎、流產和木乃伊胎兒。
(3)豬氣喘病與豬流感的鑒別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咳嗽等臨床癥狀。但二者的區別在于:豬流感的病原為流感病毒。病豬咽、喉、氣管和支氣管內有黏稠的黏液,肺有下陷的深紫色區,可與豬氣喘病相區別。
(4)豬氣喘病與豬應激綜合征的鑒別
豬應激綜合征雖然也有呼吸急促、張口呼吸、氣喘和體溫升高等臨床癥狀,但同時還表現肌肉蒼白、松軟或有滲出,與豬氣喘病不同。
防治措施
(1)在未發病地區或豬場,堅持自繁自養,盡量不從外地引入豬只,若必須引入時,一定要嚴格隔離觀察,防止豬氣喘病及其他傳染病傳入,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2)受氣喘病威脅的豬群可用豬氣喘病滅活苗進行免疫接種。
(3)對發病的豬群,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盡早淘汰,逐步更新豬群,做好飼養管理工作。
(4)藥物預防。可在每噸飼料中加入500g呼舒康+2000g咳喘舒寧定期飼喂,連用1-2周,對氣喘病的預防和治療均有相當效果。
(5)治療。一般早期用藥效果比較好。